司马懿的九个儿子,都是怎么死的?谁死得最惨?

司马懿一生充满了忍耐与隐忍,凭借着深沉的智慧和卓越的政治手腕,最终在关键时刻利用了魏国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兄弟的祭祀活动,发动了震惊魏国的政变。这场被称为高平陵之变的政变,使得司马懿一举击败曹爽一党,牢牢掌握了魏国的政权,为西晋的建立铺平了道路。司马懿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,他的家庭也备受瞩目。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各自的烙印。那么,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谁?他们又是如何去世的呢?
长子司马师
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长子,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与果断。相比于其他兄弟,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造诣,而且在政治谋略上也同样出色。高平陵政变之前,司马懿与他商议了详细的行动计划,而司马师在紧要关头展现了镇定的气度。与弟弟司马昭那种因紧张而彻夜未眠的状态不同,司马师在翌日迅速集合了他私下培养的三千死士,成功掌握了司马门和武库,成为政变成功的重要推手。
在司马师的统治下,魏国皇帝曹芳被废除,曹髦被立为新帝。随后的“淮南三叛”事件中,司马师以雷霆之势镇压了毌丘俭和文钦等人的叛乱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。然而,司马师的命运并不长久。嘉平六年(254年),他在平叛过程中遭遇了文钦之子文鸯的偷袭,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司马师感到震惊,导致眼睛破裂,最终不治身亡,享年四十八岁。
次子司马昭
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第二子,虽然相比于兄长司马师略显逊色,但同样具备了不凡的政治才干。司马师去世后,年幼的养子司马攸尚未成年,权力便落到了司马昭手中。他迅速稳住了魏国的局势,平定了“淮南三叛”中的最后一股叛乱——诸葛诞的反叛。此后,司马昭还指使贾充和成济合作,成功将魏国皇帝曹髦废除。
在他成功稳定内政后,司马昭瞄准了蜀汉,派遣钟会、邓艾和诸葛绪三路大军进攻蜀汉,最终完成了灭蜀大业,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司马昭未能享受他所有的胜利与权力。咸熙二年(265年),因病去世,享年五十五岁。他的长子司马炎继位,成功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,迅速建立了西晋政权。
三子司马伷
司马伷自幼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智慧与才华,成年后,他在曹魏政权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展现了极高的治国才能。西晋建立后,他被封为东莞郡王,并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、抚军将军等职务。司马伷在西晋对吴国的征战中,指挥部队成功迫使吴国皇帝孙皓投降。战后,司马伷因功被封为大将军,声望显赫。
展开全文
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,直至太康四年(283年),他在享年五十七岁时去世。
四子司马亮
司马亮在“八王之乱”中,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早年,他在魏国担任过多个职务,包括散骑仕郎和东中郎将等职务。西晋建立后,他被封为汝南王,并历任宗师、侍中、太尉等重要职务。
尽管他一度因与杨骏争权而被排斥,但在晋惠帝即位后,他重新获得了重用,担任了太宰和录尚书事等职务。然而,由于与楚王司马玮争夺兵权,以及贾南风的诬陷,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。
五子司马干
司马干是司马懿诸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。他在魏国时期被封为安阳亭侯,西晋建立后被封为平原王。司马干一生任职众多,历任抚军中郎将、光禄大夫、卫将军等职务。
在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后,他被任命为侍中和太保等职务。司马干的生命历程跨越了数十年,直到永嘉五年(311年)去世,享年八十岁。
六子司马京
司马京虽然天赋聪颖,但命运却较为短暂。在西晋建立之前,他便早逝,年仅二十四岁。
七子司马骏
司马骏在曹魏时曾担任员外散骑常侍和步兵校尉等职,后来在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扶风王,负责关中地区的防守。他施政仁爱,安抚百姓,深得民心。然而,他在太康七年(286年)去世,享年五十四岁。
八子司马肜
司马肜为人谦恭谨慎,深受尊敬。在魏国时,他被封为平乐亭侯,西晋建立后,晋升为梁王,历任北中郎将、平东将军等职。
在晋武帝晚年,司马肜曾辅佐其弟赵王司马伦,协助他掌控朝政。然而,在司马伦篡位失败后,司马肜主动上表弹劾,促使司马伦被杀。太安元年(302年),司马肜去世。
九子司马伦
司马伦是司马懿的最后一子,他在曹魏时期被封为安乐亭侯,西晋建立后成为琅琊郡王,并担任宣威将军等职。
然而,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动。永康元年(300年),他通过设计陷害太子司马遹,并发动一系列政变,最终废掉了晋惠帝司马衷,并自立为帝。虽然短暂地称帝,但由于面临来自其他王族的联合反抗,他最终在战败后被迫退位。之后,司马肜上表弹劾,使得司马伦被赐死,结束了这一段动荡的历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